詞條
詞條說明
鴻玉堂藥墨傳承歷史代:唐朝墨莊祖敏,相傳他發(fā)明了松煙墨。*二代:南唐墨莊王志遠,祖敏的徒弟,他發(fā)明了元寸墨,被皇帝李煜稱為“天下諸墨,元寸為尊”。*三代:王志遠后代和在各地開設墨莊,一直到現(xiàn)在。近代:山東榮成王錫麟,六十年代比較**氣,開設“禪云舍”,擅長藥墨制作和元寸墨灸。王錫麟長子,王建德,在榮成“寸香閣墨莊”手工制墨。2012年王建德外甥,岳黎勇,在北京注冊北京鴻玉堂中醫(yī)研究院,推廣“研墨療
以藥入墨大約始于三國。其時制墨*韋誕“參以珍珠、麝香搗細末合煙下鐵臼,搗萬杵”,首開貴重藥物入墨之先河。唐朝制墨工藝得到長足發(fā)展,藥墨也隨之興起。具有代表的祖敏唐朝墨官,研究松煙墨的制作經驗,多方取材配方,采用古松煙與鹿角膠煎膏和成制墨的方法,**于天下。其徒弟石墨者在墨中加人藤黃、冰片、犀角、巴豆等名貴中藥,使墨“芬芳馥郁”“其堅如防”。至宋時,制墨家潘古采用民間配方“百草灰”制成“百草霜”治
1、直接灸古代的艾炷灸法多為直接灸,直接灸又叫著膚灸、明灸,是將艾炷直接放置穴位皮膚上來施灸的一種方法。直接灸因施灸目的和對皮膚刺激程度的不同,又分為無瘢痕灸、發(fā)泡灸和瘢痕灸三種。(1)無瘢痕灸:施灸以溫熨為度,不致起泡,不遺留瘢痕。多用小艾炷。臨床適用于虛寒病的輕癥。(對昏厥、小兒及感覺麻痹的患者應小心,防止發(fā)泡或灼傷皮膚。)(2)發(fā)泡灸臨床上發(fā)泡灸多用小艾炷,對皮膚的灼燙程度較輕。當病人感到皮
耳穴療法是什么耳穴,顧名思義就是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。耳廓是指耳朵的外緣,是人們能看到的耳朵的較外表部分。耳廓**于頭面部兩側,除耳垂為脂肪與結締組織構成外,其余均為軟骨構成,外覆皮膚。耳穴就分布在耳廓的皮膚上。 耳穴,本質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、組織分布在耳廓的信息點。耳廓信息點上既有人體相關部位的生理信息,也有人體相關部位的病理信息。例如,十二指腸發(fā)病在耳廓十二指腸的信息區(qū)(點),就會出現(xiàn)多種
公司名: 北京鴻玉堂中醫(yī)研究院
聯(lián)系人: 姜經理
電 話: 18863060360
手 機: 18863060360
微 信: 18863060360
地 址: 山東威海榮成市盛悅商務11樓
郵 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