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條
詞條說明
塔(Pagoda)是一種在亞洲及佛教中常見的,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(fēng)格的東方傳統(tǒng)建筑,塔起源于佛教(浮屠)。塔這種建筑形式緣起于古代印度,稱作窣堵坡(梵文?????(stūpa),巴利文為thupa,漢語“塔”(中古拼音:thap,吐盍切)一詞即從巴利文音譯而來),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。隨著佛教在東方的傳播,窣堵坡這種建筑形式也在東方廣泛擴(kuò)散,發(fā)展出了塔這種較具東方特色的傳統(tǒng)建筑形式。
《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(jīng)》里稱八大菩薩為: 文殊菩薩、 普賢菩薩、 觀世音菩薩、 金剛手菩薩、 虛空藏菩薩、 地藏菩薩、 彌勒菩薩、 除蓋障菩薩。通常 佛教造像多依此經(jīng)大慧、大悲、大愿之有德行、有學(xué)養(yǎng)之人也,佛家總以此名為求佛果的大乘眾。通常人以為泥塑、木雕等是菩薩,其實(shí)這只是將菩薩的精神形像化,供人憶念、膜拜、敬慕崇仰而仿其行踐之道。凡能具足如此悲智精神,不論出家在家的大德皆可稱為菩薩。 。
地藏菩薩(梵語:Ksitigarbha),因其“安忍不動(dòng),猶如大地,靜慮深密,猶如秘藏”,所以得名。佛典載,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,曾經(jīng)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;并在久遠(yuǎn)劫以來就不斷發(fā)愿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。所以這位菩薩同時(shí)以“大孝”和“大愿”的德業(yè)被佛教廣為弘傳。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“大愿地藏王菩薩”,并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。
文殊菩薩,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,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,代表聰明智慧。因德才**群,居菩薩**,故稱法王子。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“妙吉祥”;梵文Ma?ju?rī的譯音,又譯作曼殊室利。文殊或曼殊,意為美妙、雅致、可愛,師利或室利,意為吉祥、美觀、莊嚴(yán),是除觀世音菩薩外較受尊崇的大菩薩。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。
公司名: 唐縣藝都雕塑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
聯(lián)系人: 孫會(huì)琢
電 話: 0312-4982472
手 機(jī): 13463426868
微 信: 13463426868
地 址: 河北保定唐縣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田家莊工業(yè)區(qū)
郵 編: 072350
網(wǎng) 址: 9baa501637.cn.b2b168.com
公司名: 唐縣藝都雕塑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
聯(lián)系人: 孫會(huì)琢
手 機(jī): 13463426868
電 話: 0312-4982472
地 址: 河北保定唐縣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田家莊工業(yè)區(qū)
郵 編: 072350
網(wǎng) 址: 9baa501637.cn.b2b168.com